一则,皇宫上下已默认轩辕智为主,没人把苏殷当回事;再者,白衣男人若有高能,可保一国昌盛,轩辕智也不希望他保现在的徐国。
尽管新朝未立,徐国也是即将达成的过去式。快要成为前朝公主的苏殷,没有发言权。
天降异象,风调雨顺,仓廪殷实等好兆头该出现在新帝登基的时候,为他轩辕智立威。
而不是眼前马上结束的国家,使它忽然起死回生,继续国泰民安下去。
因此没有一个人通知苏殷,告诉她宫内来了一位应聘国师的奇人。满朝文武,默契地视苏殷如无物,皆忙于讨好轩辕新主,适应着新的工作环境。
再说白衣男人生自这方世界,存在了不知多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里,包括世界的局势、人、事。
他亲眼目睹的历史,比任何一本史书记载都要详细。博古通今、知晓万物,辅一国兴盛,对他来说非难事。
一番自如的对答后,轩辕智恭敬请白衣男人上座,言:“先生大才,当为一国之师。”
“先生,方才提及的降雨之事?”轩辕智复又问道。
几日后,干旱半年多的京都,小小降了一场雨。
坊间开始流传:轩辕府主帝星下凡,感念民生疾苦,特意向老天求来了这场甘霖。
宣传到位,轩辕智的民心指数极速飙升,一时街头巷尾,无人不知。
徐国有多干旱不见得,至少苏殷还记得离城外那场令她尸体凉透的大雨。徐国百姓贫困的症结主要是兵祸。
兵戈过处,坚壁清野,越打越穷,才是百姓吃不上饭的根本。
京都小范围的缺水,算不上什么天灾,出来,便是先前未认出公主的人,也明白她身份了。
坐这儿的没有傻子,一个个全听出了苏殷的嘲讽,但没人说话。特别是被戳了脊梁骨的前朝老臣。
他们自知羞愧无言反驳?并没有。
这些朝臣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有哪个不是经历无数次唇枪舌战吵架吵出来的高手,论辩论文臣没输过,论骂人,武将也不会认输。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柔弱芊芊,无权无兵的前朝遗珠,又有几个人把她的不满当真!
一朝天子一朝臣,全天下人都没意见,她有什么理由站在这里指责他们不忠?
徐国遗留的臣子大多黑了脸,可又只能憋着。
因为此时上位的轩辕新帝,正直勾勾盯着苏殷,唇角微笑,神色间不掩饰地惊艳。
殿内的酒香弥漫,新帝一手持杯,对苏殷遥遥举起,一饮而尽。他大刀阔斧的坐姿,为这豪饮的行为,更添了几分霸气。
“哦,公主来了。”轩辕智语气轻轻,揭过方才尴尬。
上行下效,群臣立即恢复常态。
四周的轻歌曼舞也重新找准鼓点,演着一位年轻新帝的威严肃穆。
轩辕新帝大才,只好美人一个缺点。
然他没有抢民女、没有占人妻,遇美女礼数周到讲究你情我愿,爱而不渣,人们对其评价到底不过风流二字。
帝王的事,风流算毛病吗?新老朝臣一致摇头:不算。
新帝年轻有为,有明君之相,未因美人做过任何色令智昏的事,所以这一无伤大雅的爱好,不算什么。
甚至如果不抬头去看轩辕智那一脸兴致盎然的表情,他们还可以安慰说:轩辕新帝不追究苏殷的罪过,是帝王的仁慈。
单看怎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