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照常要过,宁一走了之后,胤禛便又提拔上来几个侍卫分担他日常的差事。
这日,专门负责印刷报纸的管事来报,记录仁善堂账目的第一册书籍已经刊印完了。
这本书专门用来记录仁善堂账目的,名字就叫《仁善堂账目》,这是第一册,因此在仁善堂账目这五个字后面特意写上第一册三个字。
胤禛拿起崭新的《仁善堂账目》翻了翻,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让人按照从前的流程走,全部放在香茗阁出售。
于是,次日等香茗阁开门时,门口柜台上不仅有报纸,还有崭新崭新散发着油墨味的《仁善堂账目》。
仁善堂账目?
购买报纸的人听见这五个字,顿时来了兴趣,胤禛这是要干啥?好端端的出这么一本书籍是为了什么?
对于很多食客而言,几两银子一本书的价格并不算贵,所以很多食客买报纸时顺手买了一本,等落座各色茶点上桌之后,一边吃着美味的茶点,一边慢悠悠的翻看。
报纸上的内容依旧是评选,没有新意。
《仁善堂账目》上面的内容也挺枯燥无味的,大意就是哪里受灾了,仁善堂的人赶过去救灾,各种物资以及人工花了多少银子。
这本《仁善堂账目》,基本上照搬了雍亲王府里存放的仁善堂的账本,没有增添什么内容。
这时候的账本用的全是繁体字,连个阿拉伯数字都没有,一个又一个字挤在一起,看的果儿烦躁无比。
没错,习惯了阿拉伯数字的果儿,对古代的账本很是头疼,每次算账的时候都要替换成阿拉伯数字。
她瞧了头疼,这时候的人瞧了也头疼。
仁善堂的账本和其他账本一样,完全没有趣味性。
但是。
这是仁善堂的账本。
只靠着仁善堂三个字,这个账本就比一般账本多了五分的可读性。
这些年来,众人对仁善堂又敬畏又好奇,敬畏自不必说,仁善堂这些年做的全是善事,救助的全是弱势群体,再加上背后先是康熙后是果儿,整个仁善堂独立于大清的官僚体系之外,但却是任何人都得卖它几分面子,所以众人对它是又尊敬又有些畏惧。
当然,还有好奇。
这么一个组织,内部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如何招人的,每到一地具体是如何救助灾民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大众都很好奇。
但是,万万没想到,众人对这些问题的疑惑还没得到答案,果儿就把仁善堂最核心的账本公布了出来。
账本诶,多敏感的东西,各家各户都是捂着不给外人瞧的,仁善堂的账本,那更是见不着了。
可谁知道果儿现在就是把它给公布了!
所以,尽管这账本瞧着和其他账本一样枯燥无趣,但大众也咬牙瞧下去。
不仅瞧下去,还要一笔一笔的算账,看仁善堂这些年到底支出了多少银子!
就这么一笔一笔的算着,很多人就这样在香茗阁坐了一上午,香茗阁的生意于是比往常又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