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描述的一夜很快翻篇,13号起来,汪言带着娜吾和小公举,直奔横店。
《魔女》有很多种拍法。
对付着拍,随便搭个外景,再租几天棚子,有1500万就能搞下来。
原版魔女的全部投资,折合人民币尚且不到2700万。
高物价+后期+推广,挪到国内只会更低。
认真拍,那就是像汪言这样,把最好的高科技室内摄影棚租下来,先拍好动作部分,拿去做特效,然后正经八百的取外景。
转战多地,是又贵又麻烦。
但是谁让汪大少有钱呢?
大手一挥,直接就按最出效果的方法来。
其实还有一种大头式拍法,光是拍摄成本就能造进去两个亿,上上下下全吃撑……
汪大少的同乡们当年就是这么被玩坏的,现在没人凑这热闹了。
而汪言本身,既是编剧导演,又是实际出资人,再有李一胥全心全意的帮衬着,压根不怕底下人搞事。
其实只要安晓芳不生二心,下面的人根本没资格捣鬼。
那么,芳姐有二心么?
最初应该是有的,碰到大水喉谁都想宰一刀。
但是,在意识到汪大少很难缠又有前景之后,态度端正得比谁都快。
“汪导,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看你的了!”
安晓芳主动来接汪言,见面握手,整个人都流露着一股子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
她已经看过最新版本的剧本,深信这将是一部好片。
虽然汪言是个新人,不但没摸过导演筒,甚至都没有任何专业培训经历。
但是业内的知名操手,从来都不会只看背景。
所谓的职业敏感度,便是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挖掘闪光点,然后去投人,而非单纯的投项目。
经过漫长时间的观察,安晓芳坚信,汪言是个值得给予信任的优秀投资对象。
中影在线和亿达的代表同时来接,一一握手,主动跟汪言哈拉了两句。
“汪导辛苦!”
“期待我们的成品!”
跟在后面的服导武指场务等人一看到大佬们的态度,马上拎清了大小王。
得,这位少爷开罪不起,乖乖干活吧!
片场里,老油条们仗着资历不给导演面子的情况确实存在,甚至常有。
倒不是直接其工作室因为番位问题,很是提出了一些不靠谱的条件。
不过没用汪导理会,芳姐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拍摄时,这是个重点关注对象。
咖位第二的是张劲。
其人不算火,但是资历足够深,又有港岛背景。
此时的港岛影视圈,已经不是10年前的状态,不过仍有一些余晖。
最起码《魔女》的武指团队,就是港岛的袁家班。
再往下排,当属王海鸥。
《伪装的一家子》和《狼牙棒》上映之后,讨喜的角色让她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目前是热度爆表但咖位不够的状态。
至于女主角傅雨诗……
跟娜吾绑一块儿,片酬都没到六位数。
两条小杂鱼,不值一提。
剩下的配角比如小萝莉郎今麦、饰演三虎四豹的两个小鲜肉、饰演女主父母的老戏骨,都是些不配拥有姓名的龙套。
整体而言,演员层次分明,环境简单,是个好局面。
而且经过一番观察,汪言发现,魔女挑中的所有演员,性格都不错。
紫韬有点年轻人的傲气,但是直言直语,没啥心眼。
张劲很有大哥范儿,谦虚低调,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像弯弯那边的演员,眼睛长在头给外人听的。
汪言心里暗赞,随口做出总结,覆盖掉前面的伏笔。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我倒是觉得,流量和口碑未必冲突。
艺人要靠作品说话,没错,但是在流量时代,路人很难正确区分实力与话题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考验,又是机会。
假设流量为王的窗口期并不长,那我们做事就要有侧重点,把基本盘做扎实。”
大家纷纷附和,熄却假模假样的争论。
娜吾听得满脸懵逼,悄悄问傅雨诗:“狗子到底啥意思?”
小公举言简意赅的解释:“前期炒流量,电影上映后炒口碑!”
娜吾终于懂了。
“意思就是,趁现在有机会,往死里薅紫韬的羊毛呗?!整那么绕!”
傅雨诗瞥她一眼,动了动嘴唇,最后却无言以对。
能用那么愚蠢的大脑直指问题核心,熊大,你真是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