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书的手指一顿,无字天书上的字迹瞬间便消失了,先是从未出现过一般。
“玉昭家的观海楼,可真是不错,头回皇后娘娘庆贺大皇子康复的宫宴上,都拿了观海楼酿的听涛酒。我虽然没有饮,但听早儿说过一嘴。”
白瓷笑了笑,“那可不是,黎三娘子的祖母,那以前可是酿出过东京城第一名酒的人。”
黎三娘子的祖母姓厉,年少之时,便好琢磨这酿酒的方子。后来她的方子,被樊楼买了去,成了第一酒,厉氏一夜成名,成为了所有酒鬼最想娶的对象。
这临安城中,有不少酒方子都是她的。
但后来她都没有卖过方子,而是一个方子给一家酒楼用,然后她直接拿红利。
观海楼只不过是其中一家罢了。
说话间颜玦已经从耳房中走了出来,他的头发湿漉漉的,一块布搭在头上,身上带着皂角的清香。
陈望书站起了身,走了过去,责怪道:“这么晚了,怎么还洗了头,也不怕着凉了。”
颜玦拿起布,擦了擦头发,“头发都是酒菜的气味,怕熏着卿卿了。黎家的寻酒宴是何时,我与卿卿同去。”
……
黎家的寻酒宴,就在月末。
临安城春意渐浓,四周的柳枝长了嫩叶,瞧着一片新绿,桃李一树一树的开花,随处可见的都是嗡嗡的蜜蜂和舞动的蝴蝶。
黎家的宴会,摆在花园子的山话,波光粼粼的,像是注入了一汪清泉。一看,便是个极其好看的姑娘。
她说话细声细气的,走路从不迈大步,同颜玦见礼,也拿了团扇,半遮了脸。
陈望书瞪了颜玦一眼,一把挽住了黎玉昭的胳膊,“我先前好似瞧见哥哥还有长歌了,你去寻他说话吧。”
陈望书说着,观察了一眼黎玉昭,若是按照往常,听到陈长歌的名字,她定是红了耳根子,可如今她却恍恍惚惚的,像是没有听着一般。
“许久未见,咱们去我院子里坐坐。我从应天府回来的时候,还特意去见了沐慧姐姐,她有了孕事。张家大郎,别提多疼爱她了。就是嫁得远了,到底不比在家中好。”
“她阿娘也不能过去看她,生孩子是个鬼门关,心慌着呢。她还托我,给你带了东西。你成亲的时候,我们都不在,也没有能给你添妆。”
黎玉昭说着,打量了一下陈望书,颇有些感怀,“那会儿,还当你会做七皇子妃,没有想到,竟然嫁给了颜小公爷。你还做了县主。”
“明明我离开临安城,不过点滴时日,竟是好像,过了一辈子似的,还生出物是人非的感觉来了。”
陈望书一愣,老实说,她对自己这段时日搅风搅雨的结果,一点儿也不满意。甚至觉得,毫无进益,可原来已经改变那么多了么?
“先别忙,我给祖母请个安,咱们再叙话。”
黎老夫人一头白发,梳着齐齐整整的,看上去便十分的精神,在她身边,坐着的那个老熟人,便是新平王妃。
“望书来了,今年可寻着了什么好酒?”黎老夫人同她十分的熟络,陈望书一见了礼,她便忙问了起来。
“望书眼拙,掘地三尺,也只寻得了一些梅子酒。不敢在老夫人跟前献丑,光想着来跟您讨酒喝了。”
黎老夫人笑了出声,“你这皮猴子,你祖母也不出来走动了,身子可还康健?”
陈望书点了点头,“好着呢,在家中忙着我阿妹的亲事。”
黎老夫人并不意外,“阿恬是个好姑娘,到时候我啊,再登门贺喜。你同玉昭也许久未见了,一道儿玩去罢,别在我这里拘着了。”
陈望书瞥了一眼平王妃,见她低着头,装着不认识,也懒得理会她,一把挽住了黎玉昭的手,随着她一道儿,去了她住的小院子里。
“这对镯子,是沐慧姐姐给你的添妆;这根簪子,是我给你的。虽然晚了些,但还是要有的。”
黎玉昭打开了一早放在桌面上的小木匣子,指着里头的首饰说道。
“你们都出去吧,我想同望书姐姐说说体己话。”她说着,将那木匣子推到了陈望书跟前,屋子里的仆从听了这话,立马退了出去。
陈望书以前常来,每回来,都是她们三人叽叽喳喳的,不留其他人在,是以仆从们也并未觉得有任何的古怪。
“望书,有一件事,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帮帮黎家。我思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到旁的人,可以帮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