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在西宫并没有逗留太长的时间。
他跟皇帝统共也就聊了大约两刻钟左右,接着后者便带上他,还有一直守在西宫的燕王以及刚刚赶到的朱瑞,一同前往了慈宁宫。
皇室这一家子——兴许成员还有些不大齐全——在这一天的中午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家宴。
除去废太子父女俩与萧贵妃、三皇子母子二人,还有远在北平的燕王妃与永平郡主以外,当今皇室的成员几乎都齐聚一堂了。
皇帝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不是很好,说一句话能喘三回气,面色青白,走路也需要人搀扶,但他还是好好地走进了慈宁宫正殿给母亲请安了。虽然在他行完全礼之前,就被太后阻止了,但最起码他还能走能说话,思路清晰,言语无碍,仍旧可以履行他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
太后红着眼圈,忍住了泪意,面露喜色对皇帝与众人道:“我们一家子难得聚得这么齐,虽说新年已经过去了,但还是要好好补上一顿团圆宴才是。”
永宁长公主非常机灵地表示:“那索性就在今天补吧!御厨房与小厨房都准备了许多好菜呢!”
太后笑着点头认可,皇帝也配合地露出了笑容,四皇子母子与燕王一家更不可能有异议。于是这顿小型家宴就开始了。
虽是家宴,宫里毕竟还有规矩在,所以众人是男女分宴的。谢慕林与永宁长公主、废太子妃兼大皇子妃薛氏陪着太后与乔贤妃坐一桌,期间她们没聊什么话题,基本上注意力都被隔壁桌上皇帝、燕王与四皇子之间的对话给吸引过去了。偶尔朱瑞也会插上一两句话,不过大部分时候他都很低调,沉默地把空间让给了皇家父子俩,只有在皇帝与四皇子时不时点到他名字时才会出声。但这已经足以向所有人证明,他身为燕王府的小辈,获得了皇帝与下任皇帝的信任与青睐,肉眼可见地前程光明。
这顿饭大家都吃得挺开心的,当然也不会有人没眼色地提起三皇子和萧贵妃的缺席,就连大皇子妃薛氏都不会多这个嘴。在后者看来,她能继续以受到承认的大皇子妃身份生活在宫廷之中,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四皇子依然对她礼敬有加,就连乔贤妃也没有跟她过不去的意思,这便已经足够了。她连丈夫都顾不上,谁还理会丈夫曾经的政敌如何?
家宴结束之后,众人又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燕王便起身表示要告辞了。他陪在皇帝身边很久了,把自家王府的事务都耽误了不少。如今皇帝身边有四皇子陪伴,皇帝兴许还要再教导小儿子些为君之道,燕王认为自己不该再继续旁观,所以打算回家去歇一歇。
四皇子欲言又止,看了看皇帝。皇帝冲着弟弟微笑:“跟皇兄有什么好见外的?你想回家去歇一歇,那就歇一歇,明儿还得继续进宫来。朕这里离不得你,珞儿年纪还小,也需要你这个叔父多指点着些。”四皇子连忙起身向燕王行礼:“是呀,皇叔,您可千万别丢下父皇与侄儿不管了!”
燕王听得哈哈大笑:“我怎会这么做?放心放心。”他向皇帝郑重行礼,“既然皇上有召,明儿臣弟再进宫来,听候皇上吩咐。”
接着皇上还让四皇子亲自把燕王与朱瑞夫妇送到了皇宫门口,可以说是很给弟弟一家面子了。
燕王与朱瑞出宫后都是骑马,谢慕林自己带着香桃坐马车,路上没机会跟朱瑞说话。直到回了燕王府,燕王表示他要回房去休息,让儿子媳妇回院里去,谢慕林才跟朱瑞有了说悄悄话的时间。
她先替朱瑞把今天穿的一身衣裳换了下来。
由于朱瑞今日奉旨在四皇子回宫沿路巡视,确保没有宵小之辈袭击四皇子的仪仗,所以特地穿上了全套的盔甲,怪重的。哪怕如今还是春天,天气并不算暖和,他也出了一身的汗。谢慕林打发他去洗了澡,换上家常衣裳再回屋,自己也顺便卸了妆,换了衣裳。
夫妻俩盘腿上炕靠着引枕,舒舒服服地一边喝茶,一边说话。
谢慕林说起今天太后与乔贤妃之间关系的改善,还有大皇子妃薛氏刻意讨好太后与乔贤妃、四皇子的举动。朱瑞对此不以为意,觉得全都是正常的。
他倒是跟谢慕林说起了四皇子进宫前的一个小插曲。
当四皇子的仪仗队伍进了城门,向皇宫大门进发的那条路上,道路两旁都有各色酒楼、茶楼,今日围了不少人从楼上往下看四皇子的仪仗,还有许多大姑娘小媳妇好奇地讨论四皇子会是何等容貌的美少年,当中还有官宦人家的千金。据说四皇子的车驾会从那条路上经过的消息传开后,附近茶楼、酒楼楼上临街的座位便都被人占光了。
当四皇子的车驾经过一处茶楼时,那茶楼楼上的窗户里曾经传来一阵惊叫声,唤的就是“四殿下”。由于声音尖细又大声,很多人都听见了,纷纷好奇地望向发出声音的人。四皇子坐在车里,自然不会掀起车帘去看,但小林侍卫骑马走在他车驾旁,却是第一时间循声望过去了,估计也看到了是谁唤了那一声。
当四皇子的仪仗队伍进了城门,向皇宫大门进发的那条路上,道路两旁都有各色酒楼、茶楼,今日围了不少人从楼上往下看四皇子的仪仗,还有许多大姑娘小媳妇好奇地讨论四皇子会是何等容貌的美少年,当中还有官宦人家的千金。据说四皇子的车驾会从那条路上经过的消息传开后,附近茶楼、酒楼楼上临街的座位便都被人占光了。
当四皇子的车驾经过一处茶楼时,那茶楼楼上的窗户里曾经传来一阵惊叫声,唤的就是“四殿下”。由于声音尖细又大声,很多人都听见了,纷纷好奇地望向发出声音的人。四皇子坐在车里,自然不会掀起车帘去看,但小林侍卫骑马走在他车驾旁,却是第一时间循声望过去了,估计也看到了是谁唤了那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