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敢冒险,也不打算冒险。
反正只是一个小女孩的一点小心思罢了。
如果她清楚地认出了正主儿四皇子,向他表白,那兴许能证明她并不是什么一见钟情,纯粹是冲着四皇子的身份地位去的,那众人兴许还不会太当一回事,找个借口搪塞一下,把事情混过去就是了。
但她表白的对象,却似乎就是进城的当事人小林侍卫,看起来并没有"认错”,这倒让人不敢轻忽了。因为谁也不清楚,她当天到底看清到了什么地步,不但能对骑马快速前进中的小林侍卫"一见钟情”,还牢牢地记住了他的模样。万一她还留意到,除了为首的少年骑士外,后头随行的人除了满脸皱纹的中老年人,就是长着大胡子的壮汉了呢?叫人从哪里再变出一个人来解释说是四皇子本人?
虽说四皇子是奉了圣旨,才没去普陀山,而是隐藏身份随太后北上的。但他如今正因为易储之事,在京城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实在不想节外生枝,再给朝臣们一个攻击他的理由了。把事情推到皇帝旨意上,固然可以让他避过"违抗圣旨”的指责,但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把压力推给了皇帝,让皇帝欺骗朝臣的事实暴露人前。
四皇子是先以乖巧、体贴、孝顺的品质赢得皇帝的青睐,再用智慧证明自己有资格坐上储位,才有了今天的。他当然不可能在这点小事上头,就把压力推给皇帝,显得自己很没有担当,不懂得体谅皇父。而连一个小姑娘都应付不来,也显得他很无能。如此一来,还不如直接让万四姑娘继续误会下去得了。
只要这件事一年半载地没被人揭穿,往后就算万四姑娘再发现真相,也影响不大了。到时候想必皇帝已经顺利下旨废了太子,另立了新储君。四皇子地位稳固,一个小姑娘说几句闲话,又能对他有何损害呢?更何况,她除了自己,什么证据都没有,哪怕说自己亲眼目睹了进城的人里没有四皇子本人,四皇子一方也可以借口时间过去太久了,她记忆不清晰为由,反驳回去。
当然,这只是最糟糕的情况。更多的可能是,四皇子随太后离开北平,返回京城后,再也不会有跟万四姑娘见面的机会了。小林侍卫是他的心腹,一直跟在他的身边,跟万四姑娘碰面的可能也不大。万太太固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万四姑娘也可能会对"一见钟情”的少年念念不忘,但时间一长了,所有的执念都会慢慢消失的。万太太总不能为了把小女儿送给四皇子做妾,就完全不给她说亲了。而万四姑娘的情谊再深,她终究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罢了,长大了,说了亲事,心思自然也就慢慢淡了。
朱瑞跟谢慕林道:"即使万四姑娘就认定了小林侍卫,不肯另嫁他人,那也不打紧。小林虽说家世寻常,但他为四殿下立了不少功劳,又忠心耿耿的,无论是皇上还是四殿下,都不会亏待他。将来他定有锦绣前程,婚姻自然也不会将就。若他另有姻缘,也就罢了。万一他也对万四姑娘有意,就算对方是平昌侯府的千金,配储君的心腹也不委屈。四殿下自会促成这门姻缘,正好成就一桩佳话。
"至于到时候万太太是否乐意女婿的人选由四皇子变成宫廷侍卫,那就轮不到她做主了。好歹小林娶的还是元配正妻不是?平昌侯与万参议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况且万太太把女儿对人一见钟情的故事宣扬得人尽皆知,若是回头又不肯认了,岂不是自打嘴巴?自己挖的坑,当然是要自己填回去了。”
谢慕林听得哑然失笑。虽然心里不喜欢万四姑娘的性子,但若小姑娘是真心喜欢一见钟情的对象,不在意对方到底是高贵的四皇子还是普通的侍卫,都愿意嫁给他,那这桩姻缘对她而言自然是幸运的结果。但愿她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吧,不然,就算四皇子不会对她和她母亲做什么,也会因此恶了他们万家的人。将来要是四皇子上位做了新皇,平昌侯府想要重振门楣,可就难上加难了。而精于钻营的万参议,谋升迁的道路只怕也会更加难走。
谢慕林与朱瑞小夫妻俩关于万四姑娘与小林侍卫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朱瑞提起了一桩在席上听人提起的"趣闻”:"听说昨儿宴席散了之后,仁和县主带着仪宾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顺义郡王府见徐氏,结果母女俩大吵一架,不欢而散。仁和县主今天就告病在家了,仪宾早上起来就给几家亲友送了信,抱怨徐氏不自重,不守规矩礼仪,太过高看了自己,又为了紧握郡王府大权,连亲生女儿都不顾了,也不在意顺义郡王的香火承继,实在是太过自私,令人不齿。”
谢慕林听得瞪大了双眼:"仁和县主这是要跟她亲娘翻脸吗?真是想不到!”
朱瑞笑道:"县主未必存了翻脸的想法,但仪宾和他的父母估计早就无法容忍徐氏的作为了,一旦有了机会,便要把人踩到地里去。只要能让徐氏失去北平宗室与本地世家的支持,仪宾以后无论想做什么事,都会轻松许多。他估计还盼着能避开岳母,另行纳妾生子呢。至于新立的嗣子朱瑎,他一时半会儿还没太放在心上,只把徐氏当成大敌了。”
谢慕林撇嘴道:"仁和县主已经生有一女,就证明她可以生育,暂时无子,不过是缘份未到。他们还这么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多等几年又有什么打紧?真等到四十岁了还没有儿子,再考虑纳妾也不迟。更别说他兄弟有好几个,不纳妾,过继一个侄儿来也是一样的。他如今一门心思想要纳妾,说白了,不过是喜新厌旧罢了。当初徐夫人给女儿挑了这么一个女婿,都是什么眼光?!”
朱瑞笑笑:"这事儿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仁和县主的婚事,父王与母妃曾经问过徐氏的意思,徐氏好象生怕他们会故意害了仁和县主似的,藏着掖着,非得自己亲自挑中了人,再去求老太妃做主,连嫁妆之类的东西,都不肯让母妃插手。父王与母妃见状索性就不管了。老太妃当时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想着做亲娘的总不会害了女儿,便全都交给徐氏做主。所以,仁和县主如今过得好不好,全都是徐氏的责任,怪罪不到旁人身上去。”
说起这事儿,朱瑞还给谢慕林出了个主意:"你若是对仁和县主与徐氏之间的争拗有兴趣,明儿来参加宴席的人,有许多是各世家里略有些体面却无官职在身的成员。他们知道的消息多,却又没有那些家主或少主们嘴紧,尤其是他们的妻女,兴许会告诉你更多有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