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郡王嗣子的事,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下来的。
太后非常和气地制止了仁和县主夫妇与其他宗室旁支们的争吵,对他们道:"此事关系重大,你们回头好好商量吧。不管最终你们决定怎么做,哀家都不会有异议的。皇家子嗣不多,就不掺和旁支的香火了。你们只管放心去讨论,有话好好说,别伤了彼此的和气。”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担心过皇家会再过继皇子给顺义郡王为嗣的。严格说起来,顺义郡王乃是当今皇帝同父异母的亲兄长,血脉极近,论名分不见得比燕王府疏远呢。皇室早就过继了一位皇弟来做燕王,如今再过继一个皇子给兄长为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虽说郡王之子的身份有些低,但过继之后,皇帝只需要一封旨意下来,这爵位高低还不是他说了算么?如今太后说皇家不掺和,众宗室还是松了一口气的。
那接下来,这嗣子名额之争,就是北平宗室旁支与仁和县主夫妇之间的事了。离了紫禁城,这双方人马便移步新整修好的顺义郡王府,开始讨论嗣子之事。
仁和县主认为宗室们血脉都太远了,老燕王就只有先帝一个儿子,因此先帝才会不得不兼祧两房,先帝的儿子倒是多,但能活到今天的也没几个,除了当今圣上与燕王,剩下的都不值一提,且又远在京中,鞭长莫及,更有曾经与顺义郡王为敌的嫌疑,傻子才会过继仇人的儿子与郡王为嗣!既然皇室不掺和嗣子之事,宗室里还有跟顺义郡王血脉比较近的晚辈么?若是八竿子打不着那种,还不如让外孙继承香火呢!好歹外孙是顺义郡王正儿八经的血脉后人!
宗室旁支们则承认他们的血脉离顺义郡王比较远,但他们没有血脉却有情分呀!当年他们跟顺义郡王太妃与郡王相处得很好,对方出事之后,他们也一直帮着照看对方的妻女,这有情有义的,再过继个孩子来与郡王为嗣,也是理所当然的嘛。仁和县主固然是郡王的亲生女,她的儿子确实血脉更近,可她没有儿子呀!
她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才跟婆婆丈夫闹不和的。如今定下了让她的儿子给顺义郡王为嗣,天知道要等到哪一年这孩子才能降生?!况且仁和县主仪宾本身是嫡长子,却与县主无子嗣继承香火,就算要过继儿子给岳父为嗣,那也至少得先有两个以上的儿子才能提。这一等,可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万一他们最终没有儿子呢?!仪宾还能纳妾生庶子,继承香火,顺义郡王的血脉,却不可能叫不相干的孩子给玷污了!
两方人马争吵不休,几乎要打起来了。就算原本曾经有过多年的情谊,如今利益相争之下,也所剩无几。宗室们觉得仁和县主被丈夫哄得昏了头,忘了宗室才是她真正的依靠;仁和县主认为宗室们看不起自己,认定她生不出儿子,要知道她好歹也是生过女儿的人,并不是不能生!如今连丈夫婆婆都不挑剔她了,怎么娘家亲族反倒奚落起她来了呢?
等到徐夫人不情不愿地在燕王府长史与仆从们的护送下,带着行李搬入顺义郡王府时,仁和县主夫妇已经跟叔伯们不欢而散了。此时此刻,他们之间已经不再是拧成一根绳的盟友,而是利益相争的对头。而宗室旁支之间,也各有各的打算,不复从前团结。为了一个顺义郡王的嗣子之位,大家竟然会闹到决裂的地步。徐夫人见状,不由得暗暗心惊。
她忍不住骂太后与燕王:"不安好心!他们是存心要挑拨你们和宗室的关系,才故意提出嗣子之事的!其实立了嗣子又有什么好的?到时候我们可就不象如今这般说话管用了。还是不要理会为好。反正郡王有县主你这个女儿在,不愁年节时没人上供,有没有嗣子都是一样的!”
仁和县主却板着脸道:"我终究是外嫁女,总不能年年都在婆家供奉父母的牌位。若是我的儿子能继承父亲的王位,又有什么不好的呢?自家骨肉,又不会与亲生父母对着干。我意已决,母亲就不必多言了。你若真个为我着想,就该替我出出主意,要怎么促成你的外孙成为嗣孙才好!”
仪宾看了便宜岳母一眼,没说什么,只温柔对仁和县主道:"娘子放心,我们比旁人更有道理,太后娘娘定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就算我们真的为了这件事,与北平的宗室们交恶,你也不用担忧。太后娘娘不是说了,可以让我们去京城么?我也可以在朝中谋个闲职,不愁没有差使可做。到时候,你也不必担心我母亲会总挑剔你了,咱们两口子就在京城安心过小日子。”
仁和县主感动地看着他:"相公,你真好,竟然为了我愿意抛下北平的家业根基……你放心,日后我们去了京城,我一定会到太后面前多为你说项。就算不敢肖想高官厚禄,好歹也不能让你过得比在北平差!”
两口子恩恩爱爱的,丝毫不见几个月前吵闹得差点儿要和离的迹象。徐夫人看着女儿女婿这般和睦,心底却直发冷。
她的女儿怎么会这么蠢?不但被太后和皇帝的伪善哄住了,也被势利的丈夫与公婆骗住了。一旦离开北平去了京城,女婿固然是有了再次起复的希望,可女儿却要与亲生母亲分隔千里,在京中孤立无援……
徐夫人都不知道,没有了女儿在身边,自己将来在北平再想说些什么话,还有几个人愿意听?!等到女儿为了嗣子之事,与宗室旁支们闹翻了,只怕愿意搭理她的人就更少了!
徐夫人心中说不出的后悔。她闹腾了二十来年,一直看不起当今皇帝与太后,以及跟他们关系亲密的燕王府,觉得他们不过是捡了便宜,才有了今日的权势地位,其实不如自家先夫更名正言顺,还自以为拿捏得住他们。直到如今,她才忽然醒悟到,从前不是她有本事能辖制住这些高高在上、手握大权的贵人,只不过是他们从未把她放在眼里,只想拿她做个活牌坊,好彰显皇帝对兄弟们的仁厚友悌,才会对她视若无睹罢了。
等到他们觉得她母女二人碍眼了,打算要下手解决的时候,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不必下明旨,她们母女所依仗的一切,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
她为什么要犯蠢,在老太妃去世,她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后,还要继续去招惹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