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在嘉靖建养心殿以前,不但是皇帝的寝宫,还是皇帝正儿八经的办公地点。
“伯爷请进。”随侍太监微笑道。
后军右都督、掌锦衣卫事、忠勇伯李应,不紧不慢的随太监走进去。朱厚照在世之时,李应见皇帝都昂首阔步,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如今换了皇帝变得中规中矩。
“臣叩见陛下!”李应叩拜道。
朱载堻也不客套,直接询问:“造谣者可曾抓住?”
李应回答:“三日抓了六百多人,多为道听途说,少部分是在街上捡到造谣文章。那些造谣文章,是用左手刻蜡版,用蜡印机印刷数百张,随意张贴在京城各处临街墙壁。”
朱载堻怒道:“在京城贴数百张纸,竟没有一丝线索?锦衣卫果真好手段!”
李应连忙解释:“陛下,并非没有线索,而是线索实在太多。刑讯逼供之下,人人皆有线索招供,根本难辨真假,需得一条一条查实。可每条线索都去查,恐致京城大乱,请陛下训示。”
朱载堻顿时沉默。
几百条线索,等于没线索,因为都是刑讯逼供得来。继续查下去,这几百条线索,很可能变成几千条线索。
查到最后,嫌疑范围不是越来越小,而是随着深入越来越大,在京中抓几万人都实属正常。
李应是个有脑子的,抓来六百多人之后,立即请示皇帝是否扩大化。
京城的宵禁,并非天亮之后解除,否则住在城外的官员,如何摸黑进城上早朝?
解禁时间为五更三点,即凌晨3点48分。此时敲响晨钟,城门便可洞开,城内居民也可自由活动。黑灯瞎火的,在偏僻街巷张贴谣言,就算被人撞见也看不清长相。
查得出来才见鬼了!
朱载堻纠结一阵,问道:“此事可有启奏?”
李应捧出一堆奏章:“陛下,奏本和密揭皆在此。”
“奏章”只是一个统称,细分为:奏、章、表、启、状、笺……等等。
比如要拍皇帝马屁,就用表、笺一类的贺章。
京官奏事,凡公务内容,皆使用题本。题本有固定格式,甚至可让书吏预制,官员奏报公事的时候,把相关内容填在空白处即可,大大节省了书写和查看的时间。
因此,别以为古代奏章,都是什么四六骈文。那玩意儿读起来费劲,日常公文都这么来,别说皇帝会给整懵,内阁恐怕也得原地爆炸。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至于奏本,是用来乞恩、认罪、陈情、建言、申诉、弹劾的,王渊变法所上的奏疏就属于奏本。
锦衣卫奉皇命办事,不但可以搜查审讯,还能接受臣民的启奏和揭帖。
朱载堻翻开奏章随便看了几份,就气得想跳起来打人,全是六科官员借题发挥的奏议。
六科官员有很多,而且充斥无数愣头青,王渊不可能完全掌控。这次出现一堆跳反的,纷纷建议让王渊避嫌请辞,再招王素为驸马来平息京中谣言。
为啥首先跳反的会是六科?
一是年轻人不怕事儿,而且品级较低,光脚的不怵穿鞋的;二是王渊制定《考成法》,只保留六科的弹劾、监督、秘书等权责,不准六科直接驳回内阁政令,而且还取消了六科接受臣民奏章的权利。
六科大权,被王渊砍了一半!
朱载堻愤怒的原因,是他受顾太后的影响,一直想要重用通政司。六科可直接接受奏章,导致通政司权利被抢,渐渐变成公文转运部门,这里面牵扯到文官和太监的争斗。
只因通政司官员的选任,太监可以插手,因此通政司遭到内阁、六科、六部和都察院的联手打压。比如万历年间,倪光荐因为在通政司做过参议,后来累升为工部尚书,却在《七卿年表》中故意不写他的名字。都御史赵锦,只因朝会排在倪光荐后面,公开表示这是一种耻辱,于是赵锦就成了兵部尚书,终于可以排在通政司出身的倪光荐前面。
朱载堻已经把秉笔太监的权利一分为九,又让司礼监掌印和秉笔太监互相独立,如此大大削弱分散了太监的权利。相应的,文官那边也得削弱,通政司就是一枚棋子,可从六科抢回一些权力。
这些动作,都是为了集权与制衡,最终增加皇帝的权柄而已。
王渊看到了司礼监的改革,怎还不明白小皇帝心意?于是选择剥离六科权力,既讨好了小皇帝,又能提升内阁办事效率。
可被夺权的六科官员,却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只把怒火集中在王渊身上。这次谣言满天飞,锦衣卫奉命调查,六科趁机给锦衣卫递奏章,集体跳反给王渊上眼药。而且李应是王渊的好友,如果李应敢拦下奏章,六科还能趁机弹劾李应!
朱载堻本就因为谣言而愤怒,现在又被六科破坏他的收权改革,心里顿时把这些愣头青恨得牙痒痒。
“拟诏,从今往后,恢复祖制,京中陈奏皆走通政司!”朱载堻被激起逆反心理,六科越是反对,他就越要一意孤行。
这道圣旨,不可能通过,内阁和六部不会答应的。
从弘治年间开始,因为公文实在太多,通政司根本处理不过来。因此京城各衙门的题本(公务文件),不再走通政司过一遍,而是直接发往内阁和六部。这属于简政改革,大大提升办事效率,文官怎能容忍皇帝开倒车?
一道乱旨发出去,朱载堻又看密揭,只扫了一遍就大怒,质问道:“这匿名揭是谁写的?”
李应回答:“不知。是一乞丐交给锦衣卫,因为标注密揭字样,臣不敢擅自拆开,只把那乞丐收押了。”
朱载堻当场烧掉揭帖,只剩几行字的内容,扔给李应说:“照这字迹查,查出来夷三族!”
李应观察字迹,额头冒汗说:“陛下,此为馆阁体,且笔划怪异,恐是左手所书。”
朱载堻咆哮道:“就算用脚写的,也得给朕查出来,否则你这右都督也别当了!”
“是!”
李应吓得连忙退出,离开乾清宫之后,却表情自若,哪有半点害怕的样子?
李应和王渊是一体的,这次谣言闹得越凶,皇帝对王渊就越袒护,他李应的位子也就越稳固。同时,谣言越是激怒皇帝,锦衣卫就越有事可做,免得渐渐失去了存在价值。
揭帖,奏章的一种,源于宋代的财政报表。
到了明代,发展出多种功能,一种向下发布,一种向上呈进,一种向社会公示。
比如太监,就经常使用揭帖,作为非正式圣旨发布,勒令地方必须怎样怎样,还避开了发布矫诏的嫌疑。
而官员,则用揭帖来搞政斗,这在嘉靖朝之后极为普遍!
官员给皇帝的揭帖,分为密揭、私揭和匿名揭三种。
内阁官员若给皇帝写密揭,旁人是不能查看的。皇帝在拆封的时候,甚至太监都要避开,这种小报告打起来往往一击致命。不过只能在关键时候使用,否则一击不成,反而可能受到皇帝的惩罚。
朱载堻刚才读到的这封匿名揭,竟然写顾太后以前做过倡优,此事京中文士皆知,地方许多文士也知。若不让王渊致仕,王渊献倡优给先帝为妃的事情,恐怕很快就要在全国传开,为了江山社稷,王渊已经不再适合做首辅了。
母亲以前是倡优?
小皇帝还真不知道,也没人敢在宫中乱动嘴皮子。
朱载堻自然不敢求证此事,甚至心里有些相信,因为写匿名揭之人,不可能拿假东西威胁皇帝,否则就起不到威胁作用。
难道父皇真的无法生育?
难道先生真是我的生父?
朱载堻心里慌得一逼,忧虑之余还有些认同,毕竟他一直把老师是为偶像,谁不希望自己有个文武双全的爸爸?
但是,打死不能承认,也绝对不能拿出来说!
第二天早朝,朱载堻看王渊的眼神有些别扭,甚至都没心思听群臣说什么。他回忆起幼时,先生讲课时的关怀慈爱,循循善诱跟其他老师截然不同;又回忆起母后跟先生相处,亲切熟络得好似老朋友,恐怕还真是曾经的情人关系!
母后若再与先生私会咋办?
此事不能闹开,只能委婉劝谏,而且也无法出面阻拦。
父皇对我也很好,我不能对不起父皇。可先生又是我的生父,于我有教养之恩。唉,好难抉择啊,难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阿素要娶妹妹,他要做驸马。
这这……兄妹如何能成婚!
朝会之上,朱载堻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的脑子已经乱成一锅浆糊。越是回忆,越是思考,就越笃定王渊是他的生父。
说白了,朱载堻已经钻进牛角尖,自己把自己套进去出不来。
恐怕太后亲自解释澄清,朱载堻都以为母亲在掩饰,毕竟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自动在内心生根发芽。更何况,顾太后不会澄清,这玩意儿也没法解释啊。
朝会散去,朱载堻跑去看先皇画像,又照着镜子进行对比。一会儿觉得自己眉毛长得像朱厚照,一会儿又觉得根本不像,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似乎嘴巴更像王渊,至少脸型是肯定不像朱厚照的。
朱厚照太瘦了,一张脸又瘦又长,朱载堻的脸型完全继承母亲。
对着镜子看了半天,小皇帝欲哭无泪。
究竟谁才是我亲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