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错算
夕阳垂落,如耄耋老人,动作缓慢却有不可阻挡。英军先遣舰队指挥官比塞特将军望着舷窗外的美景不由联想起大不列颠的岌岌可危国运。吒诧了一天的豪情后,此时的太阳已经尽显疲态,喘有恹恹的气息,金黄的光晕已经力不从心地开始消退,万丈的锋芒也开始钝了下来,直到最后一缕金黄彻底消失在海面。
“将军,”一旁的参谋打断了比塞特的遐想。 “怎么了?”
“加那利岛上的听音站(注一)和潜伏的人民军特工发来的电报。”参谋一边说一边递过了一个文件夹。红色的,就如同落日一般的颜色。
“怎么了?”比塞特问道。
“17时有一批意大利雷贾尼战斗机降落在了兰萨罗特岛机场。数量在30-40架左右。”参谋的回答使得比塞特迅速将脸转向了参谋长沃勒问道,“派出去的侦察机有消息了吗?”
“暂时还没有” “那就对了!”比塞特脸上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让周遭的一群参谋军官大感意外。
“你们看,”比塞特走到海图前,参谋们也围了过来,“在23日上午的7点钟我们的位置已经暴露了。按道理,意军舰队从西班牙南部的港口出发现在应该已经赶到加那利群岛附近。为什么我们的侦察机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还有为什么岛上的意军一大早就向我们发起了空袭,而意军的航母编队并没有向我们发起攻击?为什么他们会白白浪费这一天的时间?”
比塞特连珠炮似地抛出的问题使得众人更加的糊涂了。
“因为,意大利人要保住他们的航母”, 沃勒大声地说出了他的想法,“特别是在他们两条最好的航母被我们击伤还在修理之时。
“对,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那么意大利人舰队的古怪行为就完全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了。因为害怕在航母交锋中失去他们最后的航母,所以他们的舰队一直没有接近到距离我们300海里以内的地方。毕竟就像意大利人说的那样,航母之间的对决是两个鸡蛋拿着大锤互砸,他们也没有办法保障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比塞特说道。 “怪不得我们的侦察机一直没有发现意军舰队。”一个参谋开始插话,“原来他们躲在远离我们300海里以外的地方放出舰载机。而且这些飞机的目标不是攻击我们的舰队而是转场到兰萨罗特岛机场,现在意大利人完全可以用岛上的机场为基地袭击我们的舰队。”
“对了,这样意大利就可以在完全不用担心失去航母的情况下出击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击沉兰萨罗特岛。”比塞特的话引起了一阵哄笑。
“可是,我们的任务是吸引意大利舰队的注意力,为主力舰队歼敌创造条件。这样的话。意大利人的舰队缩回去了,我们的任务也就泡汤了。”沃勒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未必,大家看降落在兰萨罗特岛上只是战斗机,这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英勇的水牛飞行员在早上的战斗里的的确确把意大利人揍痛了。他们已经认识到单靠战斗机的护航已经无法突破水牛的拦截了。二是,现在意军航母上应该还留着一支强大的鱼雷机部队,这说明意军航母编队并没有放弃袭击我军舰队的念头。第三,就是意大利舰队里的战斗机数量大大减少,意味着如果我们的主力舰队发起进攻那么突防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看到比塞特越说越兴奋,沃勒开始给他泼凉水:“老伙计,别想得这么乐观。我看明天天亮之后,我们就要面对两个方向来的敌人。而且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意大利的舰队躲在哪里呢。” “不怕,我早就想好对策了。”比塞特一脸自信满满的样子。
占领直布罗陀后,意大利海军终于可以自如地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穿梭。于是,从轴心国大业的出发,芒果抽调了18条远洋潜艇参与德国海军邓尼茨将军指挥的大西洋战役。因为意大利人的潜艇吨位比德国潜艇要大许多,所以意军潜艇会比德国潜艇更加深入大西洋的中部猎杀英军船队。在这18位突入大西洋深处的潜艇指挥官中就包括以击沉厌战号著称的兰度上尉。
不过,兰度上尉的大西洋之行却并不顺利。7月11日,他指挥潜艇“托雷利”号在大西洋中部首开纪录,击中了一条6000吨级的英国货轮。但是随即遭到了护航军舰的猛烈攻击。英国人投下的120多枚深水炸弹使得他的潜艇在挣扎这返回位于比斯开湾的波尔多基地后,不得不在船坞里修理了一个多月。
8月20日,兰度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大西洋之旅。但是,厄运又马上开始找上门来。一桶被法国地下抵抗组织动工手脚的机油使得“托雷利”号的主机发生了故障。最后,兰度决定前往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加那利群岛修理自己的潜艇。
8月24日傍晚时分,“托雷利”号已经抵达群岛附近。海面上正刮起四、五级的风,大浪不停地打击着“托雷利”黑黝黝的舰桥,打湿里面的意大利军人。但是一想到再过几个小时就会有热水澡洗有新鲜的食物充饥,艇上的水兵们就会兴奋不已。艇长兰度正用望远镜打量着远方,此时在8倍的潜望镜里特内里费岛上的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已经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舰桥上响起搜索员的高喊:“舰尾左舷方向发现船只!方向110!”
兰度立刻将望远镜对准左舷搜索员所指方向。只见视野极远处有四个小小的黑影。
“敌人还是自己人吗?”一个巨大的问号在兰度的脑袋里升腾,“不管了,前迎上去看看吧。”
“关闭柴油机,立刻下潜至潜望镜深度,战斗警报!”听到艇长的命令 ,舰桥上的人快速从舱口沿着梯子的滑道滑入指挥舱。 然后随着水柜注水的隆隆声,海水逐渐淹没舰桥。
“2米,5米,10米,12米,到达潜|望镜深度。”一个水兵正在报数。
“升起潜望镜。”兰度的口令马上跟着响起。
“托雷利”号静静地蛰伏在12米的水下,艇内除了潜望镜电机的声响外没有一丝其它声音,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等待艇长的命令。
注一:根据读者反馈,40年的雷达技术不足以支持机动雷达站的建设,故改为防空听音站,并对前面章节进行了修改。30年代末期的防空听音器可以探测到50公里的机群。